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

曜變天目2016掛曆免費贈送活動



2011年2月 我們董事長特別推薦小編去看林錦鐘老師在台中文化中心的「曜變天目」研究展。

我其實不太懂陶藝,但我走進展覽區,看見各式各樣曜變的天目碗,真有一種進入古代氛圍的朦朧感。

仔細看,有的碗散發出一種沉靜卻絢麗的光澤,有的碗簡單的釉色卻有股強大的生命能量,叫你的目光無法遠離,在燈光互映交織著色彩的繽紛。

林錦鐘老師從2000年起,就開始走入這條漫長的研究之路,曜變天目是中國八百年前南宋時期,以柴窯燒製黑釉偶然出現的珍品,要複製它是極其困難的事,因為土、釉、窯、溫度、氣氛、落灰等,每一個環節都是變數,會影響呈現出來的奇異色彩,颱風、雨季、溼氣也加深了紋路變化的不確定性。

這些不確定性,燃起林老師研究傳承分享的熱忱,投入研究是一條漫長又孤獨的道路:「一個試片,上釉料、調配、塗抹,約花二十分鐘。一天不停製作八小時,預計也要花掉五年半的時間。何況還要入窯燒製、出窯分析、比對、記錄、研究。這種別人覺得枯燥、麻煩又乏味的試釉工作,他怎能做這麼久?林錦鐘老師回答朋友說:「這件事對我而言,很久以前就已經不是工作了,而是研究的樂趣。」只不過這種得來的樂趣,其代價未免太大了!既花錢又花時間;研究缺錢,還得拿土地去抵押貸款;平時深居簡出,揮汗長伴熱窯,偶而還得接受家人的抱怨。長期忍受孤獨寂寞,少被人知,也少有朋友來訪。」(註一)

這都只是燒窯的準備、等待、改進,不只是考驗一個人的體力,是十幾年來的堅持變成林老師生命淬鍊的堅定態度。

「沒想到短短十一年的時間,終能撥雲見日,順利解開八百年來曜變天目謎底的面紗。」(註二)

「他打破一般人釉藥配方私傳、家傳的陋習,以寬廣的心量,將研究心得二千多種釉藥的配方,公諸於世。」(註三)

當一個作品充滿了等待和敬意時,我們感受到的就是他生命的故事開花。